写好“防”与“救”的文章,经济大省广东的一线探索发布时间:2024-05-17

在广东省应急管理厅的“一网统管”信息化系统大屏上,水库实况、各地降水量等数据一目了然;强降雨中,直升机向灾区运送一批批救援人员和物资,又陆续将伤者抢运到医院……4月以来,广东进入汛期,全省多地遭遇多轮强降水的考验。接下来,广东还将迎来“龙舟水”的严峻挑战。


作为沿海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广东是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经济发展中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所带来的新风险涌现。
面临巨大的防灾减灾压力,如何把安全的防线筑牢到“最后一公里”?一方面,广东坚持科技赋能,加快“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建设应用,推动“智慧应急”强基础固根本;同时,广东还在全国创新提出开展行政村(社区)防灾减灾“十个有”建设,提升基层防灾减灾救灾综合水平。“十个有”建设已实现全覆盖。
台风动向走势实时可查,全省危化品运输车辆轨迹动态可循,省内各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大中小型水库、在粤实时人数情况实景可览,快速精准识别林区烟火……通过“一网统管”信息化系统大屏端,上述操作可一一实现。
图片
“一网统管”信息化系统大屏端从最初简单的监测预警板块,到现在集聚了强降水、台风、大风、干旱、应急响应等数十个精细化条块,汇集二十余个信息化系统,围绕城市安全工作的难点、重点、痛点,聚焦发展态势、安全态势、应急态势、统筹趋势,实时开展监测预警、决策辅助和指挥调度等。

“一网统管”统筹发展与安全应急管理专题是由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建设,数鹏通科技承建,入选了“2022年广东省政务服务创新案例”。该系统接入了气象、水文等横向部门的相关数据,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加持下,实现对自然灾害防御的全流程监测预警。该平台汇聚全省各项实时数据,从动态数据中科学研判发展态势,进一步洞察安全风险,将工作做在风前、雨前,把风险化解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例如针对重点区域,结合人口数据监测能力,实时监测区域人员数量,落实人员撤离工作底数,提高人员转移效率时间和人员转移彻底,全面落实薄弱环节防御措施,切实消除各类风险隐患。

系统结合值班值守系统,能让省厅在1分钟内视频呼叫21个市、142个县、1800余个乡镇的值班室,直接触达基层末端。指挥员通过应急一键通的视频对话功能,可以第一时间连线到人、责任到人,实现点对点指挥,为防御自然灾害、及时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了先决条件,实现“一网观全省、一网统一指挥、一网统筹决策”


近年来,广东持续深化应急管理改革,省政府累计投入46亿元省级财政资金,带动全省累计投入139亿元资金,全面加强安全发展能力建设,构建智慧大应急平台“一网统管”各行业领域动态数据,实时监控地下管线、建筑工地、高层建筑、城市交通、自然灾害等全要素风险,推动安全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型。


深圳、佛山成为全国首批创建国家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工作体系建设的试点城市,广州南沙、深圳龙华等13个县(市、区)开展省级试点创建,取得明显成效。
村居是防灾减灾的最前一道防线。广东是全国台风、暴雨、风暴潮等自然灾害最多的省份之一,提升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尤为迫切。为此,广东在全国率先提出行政村(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十个有”建设。
a417c27942e8abdc68e92b069a7a7da9.jpg
“十个有”都有些什么?广东要求行政村(社区)防灾减灾要有组织体系、有大喇叭、有警报器、有避难场所、有风险地形图、有明白卡、有应急通信、有应急照明、有小册子、有宣传栏。
具体怎么做?广东组织编制了“十个有”建设模板,明确“十个有”建设内容,统一规范建设要求和标准,并安排专项资金打造基层防灾减灾救灾的样板村、样板镇,通过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推进基层综合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
目前,全省行政村(社区)均实现“十个有”建设全覆盖,为基层第一时间应对处置灾害事故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切实提升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省应急管理厅采购了4万余台应急收音机,发放到全省2万多个行政村。应急收音机是应急响应期间基层收听预报预警、抢险救灾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日常情况下基层接收应急新闻、增强应急意识、提升应急能力的重要手段,能有效打通基层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
防灾救灾坚持全省“一盘棋”
4月4日,广东进入2024年汛期。入汛后,广东遭遇多轮强降雨过程,北江、韩江、东江先后发生4次编号洪水,北江出现百年一遇特大洪水。韶关市累积雨量是常年同期4倍,清远市累积雨量是常年同期3.3倍。多地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
bc703b993297440f64c3e44ceb0f48c0.jpg
全省各地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第一时间聚焦制度、人、物、技等方面,严阵以待做好三防工作。
其中,清远市清城区严格落实行政首长责任制。全区防汛行政责任人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三宗中型水库、八宗万亩堤围防汛行政责任人分别由区相关领导担任。
阳江市水利部门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各级各有关部门均构建了水旱灾害防御指挥调度体系、监测预警体系、方案预案体系和抢险保障体系。
东莞市清溪镇三防办派出检查组前往辖内水库、堤坝等重点区域,开展巡查工作,并要求各负责单位做好夜间防范工作,确保值班人员在岗在位。
梅州市两个站点于4月7日出现超警戒水位,当地先后发布两个洪水蓝色预警。各村(居)立即开展风险排查,做好应急物资准备,加强重点河段和重点区域的水情、汛情监测。
灾情就是命令,抢险就是责任。无论在汛前部署上还是灾害救援中,广东始终坚持全省“一盘棋”。
4月20日,韶关市暴雨如注,电闪雷鸣。连日的强降雨导致该市武江区江湾镇出现多处山体滑坡,入镇道路无法通行,供水、供电、网络通信全部中断,抢险救援刻不容缓。
灾情发生后,省应急管理厅迅即展开部署,紧急调派驻防在惠东基地、珠海九洲机场、罗定基地和广州基地的4架Ka-32直升机,协调南航通航的贝尔-407、S-76直升机各1架前往江湾镇执行救援任务。
据统计,4月19日至25日,各直升机在江湾镇累计飞行286架次144个多小时,投送救援人员246人次,转运伤员和受灾群众824人,向灾区运送通信设备、发电机、汽油柴油、食品、药品、饮用水等灾区急需救援物资共计108吨。
“接下来,我们将认真复盘总结,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值班值守、会商研判和预警‘叫应’。切实做好救灾复产工作,加紧推进各类损毁房屋重建工作,尽快恢复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广东省应急管理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扫码关注公众号,更多内容等您来查阅!


1650351857475044322.png